农历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一个重大节日——牛王节,古往今来,传习于鄂湘渝边界土家族地区,尤以来凤县大河、旧司两乡镇为盛。每到这一天,土家各户杀猪宰羊打糍粑,接姑娘回门过节,十分闹热。山民们都说这天是牛王菩萨的生日,耕牛停耕一日,给它洗澡灭虱喂精饲料,有的地方耕牛死了,还掘墓埋葬。这天要举行祭祀牛王仪式,农户除在各家牛圈旁举行祭拜外,还要在牛王庙举行庙祭。庙祭时,各农户牵牛入场,土老司主持念牛王经,领众膜拜,祈求人畜兴旺。接着评选一头精壮牛王,为其披红挂彩,喂米酒鸡蛋精草料。祭祀完毕,山民们竞技演艺打安庆、跳靠灯、打花鼓、对山歌、耍弄武术杂技绝活,此时商贾云集,观者如潮,热闹非凡。1985~2012年,本县采取公祭形式,先后在大河、旧司两乡镇举办了四次牛王节盛会,观者累计达10万之众。现土家牛王节已被列为全州四大民族节日之一。
关于牛王节的来由,源于神牛救土家先民战败脱险和神牛盗仙谷为土家造福两个民间传说。此外清《同治县志》还有土家人过牛王节的史科记载。
土家族牛王节,其娱乐性、竞技性,仪式性十分强烈,具有原生态文艺的传承价值和旅游商贸经济开发价值,尤其是它推崇的勤劳奉献的孺子牛精神,所承载的丰厚历史文化信息和广阔空间,都表明土家牛王节具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特质。
2006年11月,入选第一批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8月,入选第四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